輪椅與助行用品:守護長者行動自由與安全

Mga komento · 13 Mga view

在急速邁向高齡社會的今天,「行動能力」不單是一種生理功能,更是長者維持日常獨立、參與社交、保持尊嚴及情緒穩定的重要基礎。

隨著人口高齡化,行動能力已不僅是生理指標,更關乎長者的獨立生活、社交參與與心理健康。然而,隨著年齡增加,關節退化、肌肉流失、中風後遺症、骨質疏鬆與視力下降,許多長者面臨行走困難與跌倒風險。根據香港衞生署統計,65歲以上長者約三成在一年內跌倒,其中超過一半造成骨折、住院或長期失能。不少長者因恐懼跌倒而減少活動,形成「肌肉萎縮→跌倒風險增加→依賴照護」的惡性循環。

在此情況下,輪椅與助行用品(手杖、助行架、四腳拐等)不是失能象徵,而是智慧照護工具。它們不僅提供支撐,更幫助長者重拾外出自信,參與家庭聚會、就醫或公園散步,維持社交連結並減少孤獨感。SilverMarket 老友記巿集嚴選符合國際安全標準的輔具,並提供專業試用與指導。


為什麼長者需要輔具?

  1. 肌少症與肌肉流失:肌肉減少導致下肢無力與步態不穩,輔具可提供支撐。

  2. 關節炎與慢性疼痛:助行器分擔體重,減輕膝關節壓力。

  3. 中風或神經疾病後遺症:輔具提高平衡與行走信心。

  4. 跌倒恐懼症:提供心理與物理安全感,鼓勵日常活動。

  5. 心肺功能下降:輪椅節省體力,支持外出活動。

核心理念:使用輔具不是放棄行走,而是聰明管理衰老。


輔具類型與選擇建議

  • 手杖:輕度平衡問題,支撐約15–20%體重,單腳或四腳拐可選。

  • 助行架:標準型、前輪型、全輪Rollator型,可承重50%以上,全輪型附座椅方便休息。

  • 輪椅:自走型、護理型、電動型,依需求選擇座寬、座深、靠背高度與腳踏調整。

  • 特殊輔具:防褥瘡坐墊、安全帶、可拆扶手與腳踏、大輪胎設計適合戶外使用。


選購與使用步驟

  1. 需求評估:行走能力、距離、環境與上肢力量。

  2. 身體測量:身高、手臂長度、臀寬與腿長。

  3. 居家環境:門寬、樓梯、斜坡與電梯設計。

  4. 認知與視力:選擇簡單操作與高對比顏色的輔具。

  5. 試用與調整:調整手柄、腳踏與坐姿,確保舒適。

  6. 專業諮詢:物理與職能治療師提供建議與輔具處方。

日常保養:檢查輪胎、潤滑剎車、清潔座墊,避免姿勢不良與滑動事故。

心理支持與居家環境

  • 鼓勵長者參與輔具選擇,循序使用,從室內到戶外逐步適應。

  • 改造居家環境:清理通道、安裝扶手、防滑地板、改善照明、調整家具高度。


SilverMarket 的專業承諾

  • 國際認證:ISO 7176、ISO 11199。

  • 人體工學設計:透氣座墊、柔軟扶手、靈敏剎車。

  • 本地化適配:輕量、可摺疊、窄身設計,適合香港居家環境。

  • 長者友善服務:免費上門評估、30天退換、終身保養支援。

  • 線上課程:教授正確使用與保養技巧。


結語

行動自由即是尊嚴。適合的輔具能幫助長者重拾外出能力,參與社交與家庭活動,享受生活每一天。

立即瀏覽 SilverMarket「輪椅與助行用品專區」,挑選專業、安全、長者友善的輔具,重拾步伐,重擁生活。

Mga komento